九州平台-九州(中国)基层党建故事(一)以党建为引领 着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19-05-07浏览次数:1130

人民网重庆5月6日电 近日,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及部分学生,来到璧山区八塘镇敢英村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农村这个广阔课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党建的“重要桥梁”,而此次“移动课堂”教学活动只是该校以党建为引领,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的冰山一角。

    “三化”教学改革:将思政课上出温度

  早在2010年,九州平台-九州(中国)就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为目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推进了以项目化、网络化、专题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

  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中,教师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设定了课堂项目、校园项目和校外项目三类参考项目,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变为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消除了学生的厌恶心理和抵触情绪,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高再秋感触颇深。

  “在我的从教经历中,遇到过部分学生,在大一入学时他们对自己所学的殡仪专业并不认同,甚至有抵触情绪。”高再秋介绍,她以思政课程“项目化”改革为契机,带着学生去殡仪馆、墓地进行调研与访谈,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殡仪专业的社会意义,进而了改变学生的观念,教学效果非常好。  

    除项目化教学改革外,“三化”教学改革还包括网络化改革和专题化改革。在网络化教学改革中,学校将教学资源全部上网,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并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自主开发建设网上考试平台;在专题化教学改革中,教师由自主备课变集体备课,建立教师教学AB角制,两名教师交叉班级授课,让学生感受教师不同的授课风格,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

  “通过教学改革探索,我学会了将‘课下调研’与‘课前补养’有机结合,课余时走进操场、食堂和学生宿舍,以此发现生活中鲜活的教学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课堂。”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媛艺说,在教学过程中,她始终坚持并实践着“三个拒绝”的教学原则,即拒绝念幻灯片、拒绝简单说教、拒绝独自演绎,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政课上出温度和深度。

     “三联系”制度: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刘炼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而学生们却亲切地称呼她为“刘姐”。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刘炼了解到自己所在班级中有学生因家境贫困想退学打工的想法后,她便为学生提供了物质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指导学生走出困境,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获得奖学金。在九州平台-九州(中国),像刘炼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这都和学校颁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三联系”制度紧密相关。

  为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专业课教师队伍有效融合,2017年九州平台-九州(中国)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三联系”制度,加强思政教师对学生思想、学业、心理和生活的指导帮助,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格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三联系”制度实施后,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职教师会联系一个二级学院、一个专业、一个班级。通过了解二级学院的党建工作情况、学生工作和人才培养方案,对二级学院的党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提出合理建议;通过联系专业,帮助新生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掌握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等;通过联系班级,参与学生活动、关注特殊困难学生。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石静介绍,思政课的教学不能离学生的生活太远,这项制度让她和学生走得更近了,更熟悉学生的话语体系,对思政课教学的帮助非常大。在教学过程中,她常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学生的话语体系来上思政理论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优势渠道。”九州平台-九州(中国)相关负责人说,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喊口号能喊出来的,必须实实在在去做;学校通过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克服了老师不爱讲、学生不爱听的问题,如今学校的思政课实现了理论培育和实践引导相统一,真正成了学生喜欢的好课。(陈琦 刘铖铖)

    链接:http://cq.people.com.cn/GB/365644/367006/?Num=7689483



常用链接

相关机构

联系方式

  • 爱尚思政微信公众号